近日,新股新星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发睿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前瞻并由中信建投国际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光伏

英发睿能在短短不到十年的电池到青时间里,在光伏电池领域迅速崛起。否受2021年,新股新星公司抓住了P型PERC大尺寸电池片市场机会,前瞻成为国内首批布局210mm大尺寸电池片的光伏制造商之一。自2022年起,电池到青公司加速向N型电池技术转型,否受计划于2025年5月实现6.0GW N型xBC电池生产线的新股新星试生产,至2025年8月,前瞻英发睿能已成为全球首家实现N型xBC电池片商业化量产的光伏制造商。

自2022年6月以来,电池到青英发睿能完成了四轮融资,否受累计融资约22.24亿元,支持来自多方机构的参与。作为光伏电池领域的翘楚,英发睿能此番赴港上市引起市场高度关注,投资者将密切关注其估值和未来发展潜力。

公司业绩显著回升,毛利率明显提高。根据公开资料,英发睿能自2016年成立以来专注光伏电池片的研发和制造。近年业绩波动,2022至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6.43亿元、104.94亿元和43.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0亿元、4.10亿元和-8.64亿元。2024年,由于主动退出P型PERC电池片业务,公司营收大幅下降58.5%。而随着N型TOPCon电池片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24.08亿元,同比增长111.23%,净利润转为正值,毛利率恢复至23.8%。

在业务结构方面,N型TOPCon电池片已经成为英发睿能的主要收入来源,营收占比在2022年为0%,2023年为7.1%,迅速上升至2024年的81.2%,并在2025年前四个月进一步达到95.5%。公司客户主要为光伏组件制造商,收入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在2022年到2025年前四个月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9.7%、56.5%、54.7%及39.6%。若发生客户流失,将对收入构成重要影响。

在产能方面,公司产能从2022年P型PERC电池片的5.7GW,增长到2025年4月的N型TOPCon电池片32.7GW年产能。截至2025年4月30日,所有产能已完成向市场主流182mm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的转型,并且在印度尼西亚设立的海外制造基地预计将成为未来市场拓展的战略中心。公司计划至2026年6月进一步新增3GW年产能。

英发睿能在N型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占得先机,被认为是未来光伏行业的重要方向。N型电池具备高效能、低衰减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P型电池。根据招股书,截至2025年4月,英发睿能N型TOPCon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已超27.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英发睿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片制造商,市占率为14.7%。

在市场趋势方面,光伏市场正在回暖。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出口额达17.3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同时,国内市场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预计全年新增装机规模将达270-300GW,以推动行业利润修复。

光伏产业链价格开始回升,国内外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为行业盈利修复奠定坚实基础。英发睿能凭借其扎实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的战略转型,快速成长为光伏电池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在港交所的上市更是标志着公司新的发展阶段。未来,随着行业的回暖,英发睿能有望进一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能的扩展,稳固其市场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