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2亿——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的超亿出海新纪录已经刷新。这笔交易的刷新史上总金额预计为1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2.2亿元,纪录首付款便高达12亿美元,中国最约合人民币85.5亿元,医药几乎相当于授权药企去年一整年的超亿出海总收入。
外媒评论指出,刷新史上此次交易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纪录拐点”。在这笔交易中,中国最金额虽然重要,医药但背后所蕴含的超亿出海合作模式同样值得关注。
此次交易是刷新史上信达生物(01801)与武田制药(TAK.US)之间的全球战略合作,交易总金额为114亿美元,纪录其中包括12亿美元的中国最首付款(含1亿美元的溢价战略股权投资)。
这笔天价交易的医药核心产品包括以下三款:
(1)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将在全球共同开发的新一代IO基石疗法IBI363(PD-1/IL-2α-bias),武田制药负责美国的商业化,并主导相关开发工作;信达授予武田在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地区的商业化权益。
(2) 信达生物授予武田IBI343(CLDN18.2 ADC)在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权益。
(3) 信达生物授予武田IBI3001(EGFR/B7H3 ADC)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权益的独家选择权。
这三款疗法的情况如下:
IBI363
全球首创的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激活效应T细胞的能力。荟萃临床数据显示其在多种癌症类型中表现出色,目前已进入多项注册临床研究阶段。
IBI343
靶向CLDN18.2的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类ADC,具有高稳定性和强杀伤力。相较于其他同类产品,其安全性大幅提升,且在一线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目前正在进行多项临床研究。
IBI3001
全球首创靶向B7-H3与EGFR的双抗ADC。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目前处于I期临床阶段。
114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为国产创新药出海树立了新的标杆。信达生物的首付款几乎等同于其去年全年收入,同时公司在2024财年显示出强劲表现,已实现Non-IFRS净利润和EBITDA转正,总收入达94.2亿元。
中国创新药要实现盈利,“出海”依然是重要的课题。中国药企正在探索多种出海模式,其中之一是“造船出海”,即自我研发并销售,但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并面临激烈竞争。另一种模式是“借船出海”,即将产品线出售,与合作伙伴共享收益。
然而,信达与武田的交易选择了“Co-Co”模式,即共同开发与商业化模式。这意味着信达与武田共同承担开发成本,按照40/60的比例分担开发费用及收益。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双方的合作意向,也是信达希望通过商业合作提升全球化能力的重要一步。
信达生物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成为拥有全球开发、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的企业,产品收入达到200亿人民币,并推动多个管线进入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在与武田的Co-Co合作中,信达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武田的资源和经验,增强自身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能力。这一切不仅依赖资金的支持,更需要信达自身的实力来实现目标。
本文转载自“丁香园”,作者:羽衣;XM外汇官网编辑:徐文强。